《點對點》陳心遙
刊登於2014年11月5日《信報》副刊《視線所及》專欄
面書上有一個很多粉絲的專頁,叫「香港舊照片」,搜羅香港很多開埠百多年來的照片,近至六七十年代。粉絲中不乏年輕的網友,好像要從照片中尋回香港由過去走到現在的軌迹,證明懷舊從不是中年老年人的專利,而是任何對香港懷有感情的人的興趣,無分年紀、不論階級的。舊郵筒、舊帆船、舊巴士、舊邊攤,一張張看似既熟悉又素未謀面的照片,隨着變幻歲月裏瀕臨彌留之際,卻奇迹地在網上世界重生。
在電影世界裏,若要在影像上重構昔日的香港,所花的製作費絕對是天文數字。不過如果是精神上重拾舊歡,所需的可能只是一份真摯的情懷。
黃浩然導演的新作《點對點》和近年的純香港製作一樣,沒能炮製鑽石級演員陣容和《阿凡達》級的華麗特技,卻有着淡淡而有趣的情節推進,和一份純真的情懷。
陳豪飾演的設計師,死守七十年代的種種回憶揮之不去,在「港鐵」,不,以前大家都叫「地鐵」沿線各站的外牆上,留下一個又一個令人費解的點點圖,作為他自己活在一個發展得令人陌生城市裏,一種發洩鬱悶的小趣味。在人來人往各有各忙的街道上,從來沒有誰停下駐足留心,直至一個千里而來、在國際語言學校任教普通話的女教師,發現這個城中無處不在的小秘密,還花上所有公餘時間解謎,解開的,不單是一幅幅圖畫,還有一代香港人埋藏腦內的微風往事。
只要是香港人,隨着《點對點》一步一步遊歷,總會找到和自己成長所在處有所交集,親切感就會油然而生,這不可能是一個人的親身經驗,而是不同人的記憶拼圖,導演及其團隊的資料搜集工夫應記一功了。
本片還有兩首個人從小到大都愛到不能的舊歌,由新人顏培珊重新演繹,分別是從前商台6 Pair半大碟中,錢錢的《冷雨》,以及Beyond人所共知的經典作《早班火車》,一頭一尾在電影中播出,算是給觀眾的一個小驚喜,編曲很配襯電影那份慵懶而溫柔的氣氛。
入場的觀客請不要期待驚天動地的愛情,韓劇式水銀瀉地的浪漫,本片全部欠奉。但取而代之的是,甜而不膩的溫馨故事,純情不造作的人物角色,譜下香港久違的一幕清新都市童話。